掃碼消費要保障消費者權益
| 來源:【字號:大 中 小】
當前,掃碼支付代替人工服務已然成為一種日常,但這種本該“提高效率”“便捷快速”的消費方式,卻被部分商家當作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工具,給不少消費者帶來困擾。
拿起手機“掃一掃”便可完成點餐、支付等操作,確實為消費者帶來了便利,也能節(jié)省商家的人力成本。然而,消費者在掃碼時,通常會被要求關注公眾號,并填寫電話號碼等信息。前不久,上海市消保委暗訪部分知名餐飲店鋪發(fā)現(xiàn),在部分店鋪下單時需要提供手機號,否則無法完成下單,在部分店鋪要提供位置信息后才能點餐。這些行為不僅讓掃碼消費偏離了便捷軌道,而且過度收集了消費者的個人信息,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。
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均明確規(guī)定,收集個人信息,應當遵循合法、正當、必要的原則,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。但是,現(xiàn)實中仍有部分商家試圖打擦邊球,盡可能多地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。此舉無非是為了從中提取消費者的喜好、消費習慣、對價格的敏感程度等數(shù)據(jù),進而開展精準營銷,或者是服務于其他商業(yè)目的,這無疑增加了消費者信息泄露的風險。
掃碼消費授權個人信息看似只是點幾下手機屏幕,但卻關乎法律法規(guī)的落實、消費者權益的保障。因此,對于這些問題,既需要消費者不斷提高自身權利意識、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,也需要各職能部門發(fā)揮好各自作用,形成共識與合力,對違法違規(guī)行為動真格,共同營造良好的消費環(huán)境。
(來源:法治日報 常鴻儒)
---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咨詢方式:
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顧問團隊
咨詢電話:何律師68597810、黃律師68597812;
服務時間:每周五下午14:00-17:00
© 1996 -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
京ICP備05002857號-1 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(wǎng)站標識碼bm48000009
地址:北京市三里河路52號 郵編:100864